
發電機噪音治理工程 — 廣東安信環境科技有限公司
發電機噪音治理工程
設計依據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》;
《廣東省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》(DB44/27-2001)第二時段二級標準;
《三廢處理設計手冊》(廢氣卷);
《環境工程設計手冊》(修訂版);
《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》;
《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》。
設計目標
*治理后應符合《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》(GB3096-93)和《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》(GB12348-90)的標準
設計原則
盡量少改變機房結構;
不影響發電機正常工作;
運行操作簡單、管理方便。
發電機噪音處理系統原理
根據噪聲產生源,一般可以通過隔振、吸聲、消聲及隔聲等措施,使機組對環境噪聲影響降至規定的標準以下。
1、隔振:
將振動源與環境通過隔振措施,使設備產生的激振力被減振裝置所隔絕,使固體聲得到有效抑制。
2、吸聲:
聲波在傳播過程中,遇到各種材料時,會發生一部分聲能被反射,一部分聲能被吸收現象。通過對聲能的吸收,降低機房內的混響聲,從而達到整體降低噪聲的效果。
發電機組的噪聲級一般在90~130dB(A),安裝于四面光滑的機房內,機房內的噪聲級可達到100~140dB(A),因此,在機房的四周墻體及天花做吸聲體,吸收部分聲能,減少由于聲波反射產生的混響聲。
3、消聲:
在聲波入射到多孔材料時,即可激起小孔或纖維的空氣運動,緊孔壁或纖維表面的空氣,因孔壁的影響,產生粘滯作用,使聲波與多孔材料產生摩擦使聲能轉化熱能,從而得到衰減。機房作為一個相對密閉的環境,進排風口作阻尼消聲器,降低噪聲的外泄。消聲器的消聲量可達25 dB(A)/m。
4、隔聲:
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過程中,因擴散與障礙物的阻擋作用,聲能影響局限于聲源附近,從而起到阻隔噪聲源的作用,如隔聲門、隔聲窗等。